疫情嚴峻,芭樂電台關心您。記得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、避免所有聚會,上班分流、上課加強空氣流動或遠距或請假。今天芭樂電台遠距邀請到鯨教授與副作用教授對談,我們討論的主題是:國外日前許多防疫措施,真的適合台灣嗎?另外一個問題是,台灣疫苗不足,該如何看待?
副作用老師與鯨老師在本次芭樂電台上,有精彩又露骨的對談。小編在此幫大家整理一下今日討論的重點:
第一,國外日前許多防疫措施,不見得適合台灣。國外防疫成果慘烈,不能因為現在他們有疫苗,就忘記他們已經犧牲掉多少人命。
第二,防止人命白白喪失,即使沒有疫苗,用原始防疫方法,也做得到。全球疫苗覆蓋率其實確實還要好幾個年頭才會到位。在那之前改變生活習慣、提高警覺,才是最重要的。
第三,全民自主防疫,配合適當政策滾動。如果封城,但人民沒有改變聚會的生活習慣,那封城也沒有意義。
最後,台灣目前雖然沒有足夠的疫苗,但是原始方法還是有用,只要每個人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聚會,依然還有機會可以保護千萬條生命。
最後的最後,提醒大家,如果你好奇自己有沒有染疫,但沒有接觸史也沒有症狀,請考量現在篩檢的科技還是需要病毒量足夠、過了潛伏期才比較容易驗得到、避免偽陰性。因此建議大家,不要為了自己心安而去湊熱鬧篩檢,這樣才可以減低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負擔。是自我隔離,而不是狂篩檢,才是真正宇宙無敵重要的重點。讓我們大家一起度過難關,大家加油。
https://guavanthropology.tw/article/6871